有时候很多事情会让我们感到尴尬,比如对于呼吁解除限制小排量汽车规定的努力,最终结果好像取得了胜利,但谁都没想到,解限后小排量汽车的市场表现却不容乐观;从前半年的情况来看,相比于中、高级车,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呈不断下滑的趋势。
强烈的呼声并不能代表现实,甚至不能用来表达未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必须要看清楚,那些呼吁者中大部分的人是小排量汽车的现时使用者,解限是为了争取、维护自己的即得利益。对于后来者,纵然有鼓励消费小排量汽车的作用,其增速已经不能跟以往同日而语。
即使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小型车(含小排量汽车)也往往达不到人们的预期,尽管大家都看好它的前景。随着国际油价高企,很多国际汽车厂商把希望寄托在小排量汽车身上,但是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比如日本的小排量汽车目前已经达到了顶峰,将来的走势很可能会停止大幅上升,进而下跌。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成熟,我国的小排量汽车也将纳入到国际化的发展轨道,循着相同的发展轨迹前进。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东欧、东南亚等地区的小排量汽车增长迅速,甚至很多汽车厂商把小排量汽车作为在这些地方的投资热点。这些地区的特点是,汽车市场欠发达,人们的平均消费水平不高,汽车产业或者汽车市场刚刚起步,还没有实现跟国际接轨。显然,它们目前的态势跟我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的发展情况差不多。
通过这两个市场对比,再回来分析中国的汽车市场,国内消费小排量汽车的阶段性高潮已经过去,小排量汽车的增速正在降低。首先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能力随之提升了,大排量的、更高级舒适的汽车成为了主流选择;其次是车型多了,人们的选择也多了,不像以前小车就是奥拓,好点的就是捷达、桑塔纳,如今在中高档和低档之间有着丰富的车型;再次是很多人开始了第二辆车的消费时代,所选车型必然会上一个档次。
最后是小排量车自身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因。除了它空间狭小、安全性差等缺点以外,国内的小排量车普遍品质不高,相对经济性、舒适性、品牌效应等方面并不突出,国家对小排量车的支持力度不够,而且时刻面对着相关限制性和歧视性政策的刁难。现在小型车的制造主力军——自主品牌企业都在谋求战略转型,发展中高档车型,对于小型车不太重视,研发力度和投入也极为不够,不利于小型车特别是小排量车的健康发展。
另外一个现象,我们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国内的很多合资品牌正在向小型车或者小排量汽车进军,以抢占这块昔日被自主品牌主导的市场。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因为它们的加入,届时小排量汽车将在品牌、质量、整体印象、消费观念诸方面得到很大改变,甚至改变小排量汽车都是低档车的形象。所以,小排量汽车在国内的暂时表现不尽如人意,并不表示它没有明天,很快它还会有光辉灿烂的时刻。(文 车夫)
下一篇:慢即快中国汽车自主开发需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