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样的“虚火”还能“燃烧”多久?虚高的原材料价格是否会让中国车市出现“拐点”?中国汽车业又将如何“迎难而上”?
对于中国汽车业而言,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从2005年开始恢复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在2008年有望跨入“千万”级别俱乐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市场。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高企,通货膨胀的压力存在、人民币不断升值,消费信心仍需提振……在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的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将面对新的考验。
争论 车市“拐点”是否出现
在一片利好的期望中,车市遭遇始料不及的“倒春寒”。
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乘用车零售数量为552741辆,比3月份下降了11.2%,同比增长7.2%。同时,国家发改委在本月上旬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汽车价格比上月下降3.21%,同比下降1.19%,出现今年以来首次环比下降。
3月份的情况已经传递了一个明显信号。来自中国汽车乘用联的统计显示,虽然3月份车市增幅仍然达到20%以上,但那只是厂家的批售数据。“从3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们已经感觉到终端市场的批售几乎停止了增长。”一个厂家的销售总经理说。据了解,3月份凯美瑞的上牌量跌到12000辆,距离其16000辆的最高月销量,已有4000辆的大幅下滑。
于是,行业景气是否出现“拐点”,成为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业出现的最大争议。
“今年车市不存在‘拐点’一说!”中国著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上海证券报言之凿凿地表示,“即使增速降低到15%,总量上也会超过1000万。因此,这不叫‘拐点’。”张欣也认为,虽然增速放缓,但企业的赢利在销量增加的基础上,还会继续增加。
但是,无论如何,业界的一个共识是:整个车市从快速发展期转入平缓期的迹象,非常明显。
探源 原材料价格虚高是主因
《日本经济新闻》在5月15日报道,日本新日铁有望在本周与丰田汽车公司就汽车钢板涨价三成左右达成一致协议。此次汽车钢板价格每吨将上涨2万至2.5万日元,涨幅为历史之高。
日本汽车工业会(自工会)会长张富士夫(丰田汽车董事长)在最近指出,“由于除钢材外,铜、铝等汽车原材料价格也全面上涨,汽车产业的接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张富士夫同时强调与钢铁厂商共同采取成本削减措施的必要性。此前,丰田与钢铁厂商联合采取措施,通过削减钢材种类来削减成本。可以预见,各大汽车厂商与钢铁厂商今后围绕提价展开的攻防战将更趋激烈。
新日铁中国公司市场部的相关员工向上海证券报表示,事实上,乘用车对钢铁的需求量并不很大,每辆只有1吨左右,主要是底盘和车门。今年以来,钢铁价格从800、900美元/吨上涨到1300美元,每辆车成本最高增加了3000至4000元。他解释,钢材涨价主要是由铁矿石导致的。目前,世界上高品质的铁矿石都来自澳洲和巴西,今年初的大雨淹没了矿区,导致产量下降;同时,这些矿区基础设施跟不上,堆放在港口的铁矿石来不及运出,无形中运费也逐渐增加。另外,中国这几年来建材、汽车用钢需求大涨,钢铁消费从上世纪70年代的0.21亿吨猛增到2007年的4.4亿吨。
对于钢铁价格,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存在不合理的成分。例如,以前可大批量快速生产的盘条(钢筋),因技术含量低,每吨价格为1000元,而技术含量高、需要多次提炼的冷轧板的价格为4000元/吨,但现在两者价格趋同,都涨到6000元/吨。同时他认为,钢铁价格短时间内还无法回调。
在成本压力之下,全球汽车企业涨声一片,然而中国的汽车同行们却不敢轻易涨价。就在上个月,东风日产总经理任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钢铁涨价涨得太厉害了,东风日产每辆乘用车成本上升了1000元。“但我们不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一定会在内部消化。”而为了应对成本的上涨,汽车制造商们不得不各显神通,努力内部消化成本压力。
尽管“谁先涨价谁先死”这句话被业界奉为圭臬,但仍有人愿意冒险一试。北京车展期间,江淮汽车宣布终端价涨5000元,但是结果导致其轿车主打车型“宾悦”的月销量下降40%。
求解 走“多元化”国际路径
在成本难题面前,考问的是中国车企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以及控制成本、风险的能力。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晶表示,中国制造业正从低附加值向较高附加值过渡,原材料成本上涨、薪资水平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已对制造商的利润率构成压力。尽管许多公司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抵消成本上涨的影响,但全球需求放缓加大了这方面的难度。
但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自主品牌的海外之路带来不利影响。摩根大通29日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预期人民币未来数月会升值10%至15%,以控制中国内地近11年来最严重的通胀。该行预期年底前人民币汇率有机会升至每美元兑6.3元人民币。
负责奇瑞海外市场业务的副总周必仁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奇瑞每出口100美元的产品就要亏损75元人民币!这已经成为奇瑞的“不可承受之重”。
货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因此,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软实力和品牌溢价,则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柯安德告诉本报记者,人民币升值将会减少中国整车制造商在过去享有的成本优势,迫使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质量、创新和成为世界一流整车制造商的其他方面。中国的整车制造商能从已经走上这条道路的日本和韩国整车制造商处学得许多经验。
因此,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战略进入了出口、海外设厂、海外并购的多元化时代。
同时,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柯安德则建议,中国零部件商应尽快加入国际OEM采购商的行列,为全球各大汽车公司供货。“印度的汽车供应商已经获得了成功,例如为美国整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及其他市场提供服务的Bharat Forge公司和Sundaram公司。为什么中国的供应商就不能呢?全球性的整车制造商正在寻求高质量且可靠的供应商,只要供应商满足这些条件,无论地处何处,都能成功。考虑到在中国不断上升的成本,中国的供应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而不仅仅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
“整个汽车行业增幅趋缓,结构升级,将向价值型转变。”国泰君安汽车行业研究员张欣这样总结他眼中的2008年车市。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
下一篇:油价越来越高小排量车改走精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