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案尘埃落定,一切其实都是刚刚开始。收购价格、公司名称、未来规划都公诸于众,各界的猜测也化作片片白云飘然而去。留下的是一大片蓝天等待着新广汽去涂抹、去规划。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管理层的融合。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并购以后的长丰汽车的管理层如何确定,由谁来领衔事关未来发展的大局。
广汽方面将入主长丰应该不是意外的话题,而对于长丰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中层的调整也需要在尽快短的时间内完成。新广汽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在领导力下足功夫。
其次,产品规划与布局。一直以来有分析认为广汽与长丰的产品是优势互补。何来互补?长丰有SUV,广汽又有哪些强势的产品呢?都说广州有轿车等优势资源,但是卖得好的都是广州本田和广汽丰田的产品,而新广汽的未来一定不是合资意义的产品,而应该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广汽收购长丰取得的并不是产品上的优势互补,而只是生产基地与销售渠道的加法效应。
现在,广州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如何摆布各个生产基地的职能问题以及产品序列的整体规划。而以往合资企业的产品优势只能是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人员、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基础而已。
三是,解决三菱问题。三菱持有的14.7%的长丰股份,如何解决?对于三菱而言,三菱更需要广汽。因为,从三菱在中国的合作来看,还没有一家企业让三菱的市场有畅快淋漓的感觉。而三菱在世界汽车行业中属于弱势品牌,其多年在中国的市场销售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恰恰是广州汽车这个大树也许能够给三菱带来新的机会。
但是从广汽角度来看,三菱并不见得是上上选择。即使从SUV的角度来讲,广州汽车并不一定需要三菱的技术和平台支持。
不过有一点是必须尽快明确的:和也好,散也好,必须尽快。否则拖泥带水,大家都不能获得胜利的快感。
第四,长丰汽车的所谓权益问题。这个也是并购案中最为人关注的问题。
许多人在这个并购案中关注的是:长丰方面的利益如何保证?这个问话的含义不用去理会,但是却说明了影响未来新广州汽车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长丰汽车是否需要有相对独立的权益?
从国内外并购的案例看,失败者多是并购貌合神离,学名叫:保留被并购品牌。
产品的品牌保留可能有价值,但是企业如果在并购后仍然相对独立,各行其是,那就糟糕透顶了。
既然是并购,就需要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否则两个独立的车轮如何能够一直行驶在一条道上呢?长丰做为一个企业和品牌需要弱化,应该在新广州汽车的一盘大棋局之下发展。企业品牌只有广州汽车,没有长丰。或者突出广汽,弱化长丰。
只有这样才能让并购真正走到实质合并,新的广汽集团才能获得更有效的驱动力向前发展。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网易特约记者张志勇)
上一篇:广汽的野心 布局长丰晋级第一阵营
下一篇:广汽并购长丰:博弈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