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于国内造车的模仿行径十分反感,也始终理解不了一些国人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模仿之风津津乐道甚至如数家珍的态度,就好比是偷了别人的东西,再很技巧地擦去指纹,最后面对苦主投诉无门的愤怒而沾沾自喜,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当人们对于“周住牌洗衣粉”、“大白免奶糖”、“康帅博方便面”之类的“中式”假货嗤之以鼻的时候,是否想过,这和满街跑的那些疑似“宝马X5”、疑似“MINI”、疑似“花冠”、疑似“CR-V”的车子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如果几年前,说汽车产业刚起步、技术实力差、企业底子薄资金少,还可以对于模仿宽容,而现在就羽翼逐渐丰满的本土汽车企业而言,既然口口声声地宣传实力和技术如何比肩海外了,还要一味去模仿,其目的就让人存疑了。首先,主要的模仿依然是外观,了解汽车的人都知道,外形设计的关键不在技术,而是花钱:要么聘请设计人才组建研发团队,要么购买海外知名汽车设计室的图纸,然而模仿无疑“巧妙”地省去了这笔投入,但这只是企业短期的“取巧”,从长远看,无论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形象口碑,都是种毁灭性的破坏。
从另一角度看,几乎所有模仿目标不是全球热销车型,就是高端豪华品牌,企业的动机显得十分暧昧,是对自己的品牌和车型不够自信呢?还是一种故意的消费暗示和诱导?这样的企业又怎让消费者真正产生信任感? (本文来源:深圳新闻网 作者: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