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最近报道,一项国内研究认为:“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产业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时期,在这十年中,中国汽车产业很可能达到其长期的产销峰值。按照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峰值将会达到5000万辆左右。”而这种说法被指是跨国汽车巨头的“阳谋”论。
5000万辆背后的成本
如果中国汽车市场年产销达到0.5亿辆,这意味着什么?很多“汽车业外人士”可能会没感觉,因此不妨进行以下对比: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806.19万辆,一举刷新了美国曾经创下的全球单一国家汽车销量的历史纪录,而年产销5000万辆约是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规模的2.8倍。
一个更为令人担忧的账本是年产销5000万辆汽车背后的能源账、土地账和环境账。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经介绍,目前国内每辆车每年平均消耗汽油2吨左右。用2吨成品油的基数乘以5000万辆,再换算成所需原油的桶数,再掂量一下我国已经超过55%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真可谓不寒而栗。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日益严峻的堵车状况、空气污染状况、机动车噪音污染状况,以及年产销5000万辆汽车新增的碳排放等隐性账本,都很难用一种“超级汽车大国”的成就心态去衡量。
量入为出才实际
其实从去年开始,给中国汽车市场未来“戴高帽”的声音就曾经不断出现。例如,有国际预测机构根据GDP和相关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将达到3500万辆,届时,这一数字将是位居第二的美国市场销量的两倍左右。无独有偶,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联储经济学家爱德华·波利斯哥特预测,2020年中国汽车产销将超过4000万辆,到2030年将达到7500万辆,一直到2040年,中国还将继续增加汽车保有量。
诚然,年产销5000万辆汽车中有的可能会出口到海外,有的是不烧油或少烧油的新能源汽车,但是我们要对全球激烈竞争格局下我国汽车企业的研发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否则就会影响对国内汽车市场消化能力评估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