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某位专家的话来说:现在一些海外并购就像买房首供,买完之后,企业的整合、管理、文化等等诸多问题就像买房的月供。不要只看到眼前的首付较低,而低估了月供。
中国车企海外并购案例很多,失败的案例亦不少,而诸如“腾中买马”和“萨博寻亲”这样的闹剧一再上演,都表明我国自主车企在海外并购上过于盲目,很不成熟。
据世爵CEO穆勒称,萨博中国寻金,其实有十多家企业都表示出与萨博强烈的合作意愿,这在其他市场是不可想象的。此后无论是华泰与萨博在十天内“闪婚闪离”,还是庞大在萨博已停产一个月、濒临破产局面下仍坚持预付3000万欧元款项,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根据盖世汽车网的调查结果,76%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内企业对萨博的争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支持政府的介入和管制。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认为,现阶段中国车企国际化程度远低于通信等行业,也不具备大规模国际化的能力。
所谓国际化,就是这个企业对本土市场依赖度要低,对本土资源依赖度要低;而现阶段,中国车企绝大部分销量在国内,生产、税收、政府支持等都在国内。一旦大规模国际化,必将造成“头重脚轻”,动摇企业生存根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美国C asesa公司总裁、前美林证券汽车研究部全球总监JohnC asesa在2011全球汽车论坛上承认,文化差异、技术壁垒、人力问题,政治敏感等等,都让跨国汽车并购很困难;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实现跨国并购十分困难。
自主车企国际化3个样本
随着我国汽车业的发展,自主品牌正不断加速走向国际化,但它们实现方式并不相同;既有如上汽、吉利和北汽这样基于成熟汽车品牌收购而展开的,也有如奇瑞、长城等以C K D组装方式一步一步推进的企业。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自主品牌实现国际化的尝试,这种尝试如何成功,此前并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对它的评判也是需要长时间观察才能得出。
上汽名爵回归英国,上海汽车一雪前耻
今年6月,阔别6年之后,由上海汽车打造的自主品牌M G 6在英国上市,创造了“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国际化模式,并赢得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称赞。
6年前,当时南汽竞购了M G品牌及其工厂;2007年12月上汽重组南汽,M G品牌成为上汽麾下的一个国际品牌。源自英国的M G品牌已有87年历史,在欧洲有不错的知名度。随着M G6在英国上市,“上海版”名爵正式“回乡”。
上汽相关人士表示,M G 6汽车项目创造了“英国设计、中国生产、英国组装”的崭新模式,有效利用中国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英国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优势互补。
据上海汽车方面介绍,上海汽车将欧洲研发中心和新车M G 6作为“走出去”的阶段性成果,成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精神方针的实践者。
上一篇:宝马是不是歧视中国消费者?
下一篇:比亚迪陷转型泥潭不至于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