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东莞汽车网 >> 汽车评论 >> 浏览文章

本土自主品牌车企为何争相合资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程远 日期:2012年02月03日 字体大小:【
    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萨博收购案并未因为萨博的破产清算划上句号,“二庞”收购失利,反而刺激了更多中国企业的收购热情,包括一些鼎鼎有名的中国大汽车集团,正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台”。 

    争购萨博的理由是:在中国做汽车很赚钱,而大家预期中国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即使按照最保守的4000万辆计算,未来市场容量还要增长一倍多,况且还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7000万辆的预测数据摆在那里,谁能不为之心动? 

    中国车企虽然表面接受了汽车“专家”们对市场走势的判断:“稳定增长将成中国车市常态”,但内心仍然预期爆发性增长再次出现,何况“专家”们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从来就没有准确过。这俨然像中国楼市,尽管宏观经济出现严重逆转,很多人还是预期中国房价会大涨,因为“中国房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 

    还有一个让人羞于开口,或者不便承认的事实是,在中国官员的示范下,中国消费者只认外国品牌的合资产品,觉得本土品牌车子不够体面。因而想在中国市场上扮演角色,就一定要沾上“洋气”。现在跨国公司品牌资源能为中国企业收购的,只有这么一个萨博,在中国车企眼里便是“稀世珍宝”,而并非局外人认为的所谓“鸡肋”。 尽管萨博破产保护以后,有用的硬件所剩无几,由于缺乏投资,技术的发展陷入停顿;但萨博品牌有悠久的历史,美誉度和沃尔沃不相上下。所以尽管舆论放肆地讥笑“二庞”是“钱多人傻”,但却有更多的企业趋之若鹜,或明或暗地参与到这场争夺战中。 

    国内舆论对“二庞”收购的穷追猛打,简直没完没了,似乎他们做了一件大逆不道、祸国殃民的坏事。其实“二庞”收购失败,损失的只是他们自家的一些银两,又不是国有资产,关别人什么事?舆论显得特别不厚道。这也反映了中国民族精神中的阴暗面:喜欢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不愿救人于危难之中,却喜欢享受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的快感! 

     在又一轮萨博收购浪潮中,参与者包括一些大集团,他们已经不乏合资资源,更不是要从中获得新增加的产能,他们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美誉度的品牌,像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走一条掌控知名品牌的捷径。目前制约本土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瓶颈就是品牌,当年上汽痛失罗孚,尽管表现得很平静,实际上挫折感是很大的,一汽、东风、广汽也都在为品牌苦恼。倒是相对来说对收购萨博更有话语权的北汽和上汽,在此轮争夺中没有动静。北汽已经买下了萨博三个车型和两个发动机的平台,特别是掌握了萨博的“Khow How”,拥有萨博品牌也算顺理成章,这样一来,他们即将推出的自主车型市场推广也许会顺畅一些;而论及与掌握萨博技术方面话语权的通用汽车的交情,当然上汽无人出其右者,如果说萨博品牌花落上汽,是否通用对所谓“技术外泄”的担忧会少一点?令人不解的是,传闻的参与者中却没有北汽和上汽的身影。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上关于奇瑞与斯巴鲁、捷豹、路虎,东风日产与英菲尼迪、雷诺酝酿合资的传言也甚嚣尘上,这再次证明在中国做汽车,合资是“华山一条路”。企业没有与国外公司合资资格,就只好委曲求全,做自主品牌,一旦拥有了合资资格,无不想傍上个国外公司,最初的“汽车三大集团”及北汽是这样,后来的长安及华晨、昌河等,在拿到了轿车生产权后,在做自主品牌的同时,也都找到了国外合资伙伴,只有奇瑞与吉利是为名所累,迟迟没有去走合资的路。现在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也算沾了洋气,只剩下一个奇瑞,顶着媒体赠与的“自主品牌旗手”的桂冠,形单影只地独立做自主品牌,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如果说奇瑞真的在谈合资,说明他们务实了。发展自主品牌,需要举全国之力,既然政策如此支持合资,合资企业利益这样丰厚,别人吃得舍不得松口,奇瑞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做红楼梦中的晴雯,徒担一个虚名,不如大家一齐下水,共享合资盛宴算了。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