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选车牌 | 违章查询 | 年审代办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东莞汽车网 >> 汽车评论 >> 浏览文章

“中国式补贴”大行其道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1月31日 字体大小:【
 

    ■记者观察

    以补贴换GDP?

    从各个汽车上市公司的获得政府补贴看,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等名目获得补贴,说明财政补贴一直坚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政策。吉利汽车、比亚迪等获得的大额补贴,这说明了这些企业近年来着力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转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但与此同时,来自政府补贴占据车企业绩的高比例,甚至决定企业盈亏,则说明企业经营上存在一定风险。对于一些有“补贴依赖症”的企业来说,风险尤其明显。

    当然,汽车上市公司总体来说仍是行业的领军企业。对于众多“死而不僵”的车企来说,依赖政府补贴的程度预计更为严重。一位车企人士坦言:“即使卖车不挣钱,一些车企也能生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补贴。”而地方政府乐于为经营不尚的企业输送补贴,当然是为了保住能够拉动GDP和税收增长的汽车项目,形成“以补贴换GDP”的恶性循环局面。

    此外,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地方政府为推动GDP增长,纷纷希望引入可以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业,为此大派“红包”成为现阶段的普遍现象。这也有国际惯例,当年丰田要进入美国,也引来当地各大洲对丰田落户的争夺。问题在于,获得各种优惠和补贴的车企,能不能规避“短视效应”,抓住有利时机仔细推行长期发展战略,这在各车企身上还是有所差异的。

    地方政府扶持当地车企的补贴政策还发生在销售领域。去年,重庆、长春等地都曾出台政策,从政府采购、市民消费补贴等方面,扶持当地汽车自主品牌。相对于直接给“红包”,这种措施更为市场化,但仍被认为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

    上周,工信部发布针对汽车等九大领域的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行业整合目标。但业内预计,汽车行业整合难点仍在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包括一些畸形的“补贴式发展”,将成为绊脚石。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有汽车整车企业116家,到2009年仅减少1家。这种车企“零死亡”现象,至今也没有很大改观。据工信部去年披露,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有171家(按集团统计77家),其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其生存十分困难,更谈不上盈利。但由于汽车行业退出机制不健全,这些“零产量”企业无法正常淘汰。

    工信部因此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打破备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工信部明确要求,连续2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乘用车少于1000辆、大中型客车少于50辆、轻型客车少于100辆、中重型载货车少于50辆、轻微型载货车少于500辆、运输类专用车少于100辆、摩托车少于1000辆)的生产企业,必须淘汰。业内分析认为,车企退出机制将有利于行业整合,但标准定得太低,因此实际作用不大。



上一页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

车行推荐更多>>
东莞汽车网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风汽车网版权所有 东莞汽车网-网络第一媒体门户网站,关注东莞汽车行业动态!
经销商QQ群:35797966 东莞汽车团购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顾问:王树江律师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21017-1号 
地址:东莞市南城区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车城B10号  电话/传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换为@)  合作QQ:①19917538  

东莞网络警察网上报警不良信息举报工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