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延保在国外是一个成熟的产业,可在国内还是近几年才冒出来的一个新兴售后服务项目,在东莞流行开来也没多长时间。
不少谨慎的消费者都喜欢未雨绸缪,而汽车延保可以理解为帮助车主“绸缪”的一项服务,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家在推广延长质保服务,不过近期记者采访了多家有推延保服务的经销商,发现这项服务从推行到现在,东莞的车主们似乎并不太买账,这是为何呢?延长质保服务究竟值不值得购买,消费者怎么看呢?
中高端车商纷纷力推延保
延保为何一直不温不火
汽车延保在东莞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有消费者、经销商、保险三方因素。
汽车分析师吴海军认为,从消费者角度看,延长保修期原本是件好事,按理说应该最受消费者青睐。对消费者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置换二手车时更保值。一辆质保期内的车与一辆质保期外的车价格会有上千元的差异。但现实是,二手车市场对这块要求不明,增加的千元销售价格甚至比延保的保费还低,而且延保往往只能保发动机等主要部位,对消费者而言得不偿失。
而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延保牵扯到的费用是很庞大的,加上目前客户对这种产品的接受度很低,单个4S店想要做,难度比较大。光从盈利的角度来说,延保并不能帮助4S店多赚钱,但对售后服务的升级开发是有好处的,因为选择4S店保养的消费者基本都以保修期内的用户为主,一些保修期已过的车主,很多都更倾向于到维修点做保养,如果增加了延保,可以为4S店留住一部分客户。
不仅如此,从保险公司层面而言,因为目前选择延保的客户基数太小,延保服务的供应方风险比较大。也正是由于客户基数太小,延保对于促进维修保养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延保后保养成本被指不降反增
汽车延保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体系已非常成熟。有数据称,汽车延保在美国新车销售中的渗透率已达到35%,二手车市场则更高。国内汽车厂家、经销商推出的汽车延保项目,内容往往都显得单一,而且规则都由车商说了算,消费者能够选择的是买或不买。
大众车行一位售后经理说起延保显得有些无奈,汽车延保说白了就是给汽车买保险。保险公司的私家车保险种类发展了这些年头,很多消费者仍是云里雾里,何况是车商为了稳住客户、提高售后进店量而推出的延保服务呢,对于这种延保,相信很多消费者就算购买了,具体条款也没搞明白。但有一点大家是明白的,就是购买了这个项目,那么延保期间的汽车保养维修都得到这家店来做,不少车主认为,这其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保养成本,而这一点足以让不少车主望而却步。
部分车主图心安购买延保
国内汽车市场发展比家电市场可以说是晚了好些年,因而各方面的机制被市场认可也相对晚了一些年。不少消费者在家电消费领域都有类似的经历,比如买某品牌的彩电时,彩电刚好过了保修期就坏了,让人欲哭无泪,这可是要自掏腰包的节奏啊。后来搬新家时再买新彩电,看到商家推出的延保服务,怕历史重演,于是果断出手,虽然多掏数百元,却感觉很安心。
不得不承认,一直在4S店做维修保养的话,养车成本还真不低。大多数消费者在保修期内还能规规矩矩地到4S店进行维修保养,可过了厂家定下的3年或8万—10万公里质保期,客户的忠诚度就大打折扣,无非就是觉得4S店费用高,最近几年,为更好抓住那部分流失的或即将流失的客户,车企便花心思推出延保服务。
要添加少许费用,难免让消费者感到纠结。在这样一场延保服务中,消费者能占到多大的便宜?目前延保服务提供的选择仍然较为简单,服务内容往往分为动力总成与整车全保两种,车主只能二选一,产品很难满足车主的个性化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汽车厂商通常会增加一些免责条款,5年以上容易出问题的老车却难享受这种服务。的确,当前市场上缺少价格合理的,让消费者花费不多却能真实享受到利好、而对车企而言又风险可控的延保产品。
对于车企而言,肯定是认真考虑过与核算过其中的风险与成本,如果购买延保的消费者人数越多,车企风险就越小,越有益。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车况做判断。如果“不差钱”,买个心安倒也无妨。
名词解释
汽车延保是指车辆在原厂质量担保期满后,车主通过付费的方式购买延长年限及里程的保修服务。这项汽车金融保险业务上个世纪60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在欧美已普遍被消费者认可。延保期内,车辆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延保服务合同保障范围内的机械故障的,由指定维修机构为车主提供维修或更换服务而产生的相关财务支出,由延保公司按合同约定向车主履行赔偿责任。
上一篇:实行末位淘汰激发经销商斗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