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负”增长,中国车市已经做足心理准备,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在4月。毗邻五一,有着全国最大的汽车展,每年4月都是传统的销售旺季。再者,今年4月,“官降”此起彼伏,可以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此大好形势下,今年4月中国车市依然负增长,显然让所有人难以接受。
5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4月份产销数据。4月份,中国汽车完成生产207.97万辆,销售199.45万辆。与去年相比,生产同比增长0.6%,销量同比下降0.5%。尽管下滑幅度不足1%,但“销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再怎么努力,都做不到“看不见”。考虑到市场实际终端销售数据要低于中汽协会统计数据,市场可能比看起来还要冷。
新形势之下?机会在哪?
由“微”转“负”,不管主动或被动,都要适应这一全新的市场环境。机会在哪?汽车企业在问他人的同时,也都在问自己。这个问题适用于已经在车市立足的先行者,比如大众、通用、福特、现代、丰田、本田等,也适用于车市的后来者,比如观致、雷诺以及DS。谁都在找答案,谁都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环顾四周,中国已是全球汽车巨头最大的游乐场,数得上号,能够来的,都已经来了。中国车市也从未让人失望过,从“黄金年代”过渡到“白银年代”,从奔放式野蛮增长,到细水长流的微增长,车市红利一直存在,整整维持了十三年。汽车企业作为既得利益者,不能苛求再多,得坦然接受红利逐渐消失的新环境。
没有红利,不同于没有机会,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市场,“蛋糕”足够大,能够抢到,便能活下去,抢不到,便只能饿肚子。对于后来者,好消息在于,中国车市依旧是一个毫无品牌忠诚度的市场,对于所有人而言,机会是平等的,就看能否把握住。
现在回头去看,谁能够想到曾经神一样存在的丰田和本田,会在中国沦落到需要复兴的地步?谁又能够想到曾经辉煌一时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落魄到要被收购的地步?在“互联网+”的当下,谁胜谁负,都说不准。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说这话时,微软处于巅峰,谁都认为他是在谦虚。现在看来,这是事实。腾讯马化腾一直不敢离开公司去硅谷做访问,他担心,一去一回,腾讯不见了。曾有预言,汽车是下一个IT,城头变幻大王旗,现在看来,正在应验。
本土品牌的“小阳春”
本土品牌表现是4月为数不多的亮点。4月,本土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64万辆,同比增长14.3%,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本土品牌SUV共销售23.8万辆,同比增长91.2%,销量甚至超越本土品牌轿车,成为本土品牌销量最高的品类。4月,本土品牌轿车销量仅为19.61万辆,同比下滑14.8%。
硬币另外一面,本土SUV互相倾轧、无序竞争的苗头已经显露无遗。低价、低质、山寨,原本在轿车上已经消失的手段,在SUV上实现借尸还魂。众泰T600、江淮S3风光无限,杀入榜单前十;比亚迪S6以一己之力撑起比亚迪的销量,奇瑞经销商将瑞虎3和瑞虎5摆在展厅最显著位置,长城销售SUV和轿车的比例是10:1。销量迅猛增长背后是利润的迅速下滑,有媒体报道,本土SUV毛利平均不足2万元,最低不足万元,不仅低于合资对手,也低于同品牌的轿车。
本土品牌并不引以为戒,仍在规划着大量的SUV产品。浑然不顾当前SUV各个细分市场以及密密麻麻分布着新车,从中大型,到紧凑型,再到小型,无一例外。车型一多,倾轧在所难免。这种情形似曾相识,中国轿车也有过类似的局面,当时,惨烈竞争的结果是,本土轿车出局,合资轿车成为最后的胜利者。SUV不会重蹈覆辙?这估计是一厢情愿,中国市场上仍有一大批产品线不丰富、技术水平相对弱势的本土品牌,低价格、大空间、高配置则成为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发动价格战是他们唯一的手段。
携手抗敌,在中国车市,不能够奢望。更为可行的方法,赶在消费者对SUV审美疲劳之前,卖更多的车,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将来市场下滑时,也能熬得更久。本土车企无疑是幸运的,SUV的横空出世,拯救了濒临破产的他们,但下一次,估计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SUV还能火多久?
由于SUV持续火热,汽车企业顺应市场潮流,不断加大产品投入。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款SUV被推向市场,有合资,也有本土。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超过半数的新品都是SUV,这种盛况,前所未见。
SUV市场的高速增长状态还能持续多久?无数人在追问这个问题,可以借鉴的是美国市场,SUV销量占到乘用车销量的30%左右,类比一下,中国的SUV市场还有三四年的高增长势头。在SUV增速放缓时,在市场中谋求一个立足之地,拿下最大的市场份额,这是所有车企不约而同的打算,为达到这一目的,不惜以牺牲轿车发展为代价。
不管本土,还是合资,都不会坐视SUV市场流失,竞争难以避免。从去年开始,多家合资车企在价格段位较低的小型SUV市场投放大量新车,并将售价逐渐下调,与本土SUV车型产生交集。本土车企则采用一贯的“群车”战略,用数量、低价、山寨,弥补品牌和技术上的不足。
值得庆幸的是,SUV还是一个增长迅猛的市场,竞品车型竞相出现,即便是卖点同质化也不会对各个品牌产生太大影响,毕竟市场还有足够的缺口。真正竞争会出现在市场增速趋于缓和之时,而这还需要一段时间,至少不会出现在今年,SUV留给车企还有一小段的时间,就看如何把握。
“干扰”因素多
从去年开始的股市“牛市”,成为车市最大的干扰因素。愈来愈多的人将本用于购车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当中,分享GDP增长所带来的红利。全国范围内对楼市松绑,也在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不知不觉之间,购车已经滑落到第三甚至第四的位置上,人们对于旅游的热衷在现阶段,要高于购车,世界那么大,都想出去看看。
好消息在于,“让人民过得更加幸福”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核心,作为带动20%的GPD增长的支柱型产业,政府对汽车仍是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不会因为环保和拥堵,出台限制汽车发展的政策。刚刚过去的五一,广州各大车展和各大展厅都是人气爆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是被压抑,会在合适的时候爆发出来。
来自宝马经销商的消息,已经收到来自车企的函件,调低今年二季度的销量目标。经销商只需完成85%的批售目标,便可获得单车数量奖。同时,宝马内部人士表示,华晨宝马生产线已经重新调整,减产以应对来自市场的压力。这意味着,宝马成为今年首家调整产销计划的企业。宝马尚且如此,奥迪和奔驰能够坐得住?一旦,奥迪、宝马、奔驰再次联手下压,那车市将再增加一个干扰因素,即,豪华车下压。退潮之时,才知道谁在裸泳,接下来,是各个车企显示实力和底蕴的时候。
着急的合资品牌
与本土品牌“得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资品牌的“失意”。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1.09万辆、27.48万辆、18.09万辆、14.62万辆和6.61万辆,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63%、16.47%、10.84%、8.76%和3.96%。与上月相比,除日系品牌之外,其他外国品牌份额有所下降,下降幅度还不小。
具体到合资品牌,排名前十中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东风日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一汽大众幅度最大,能够幸免只有车型产品力处于上升期的长安福特,但增幅也缩减至只有7%。
打盹?疏忽?大意?都不是。合资品牌早在4月初便行动起来,各大车企先后宣布官方降价,在上海车展上频发新车,“降价”和“新车”两大杀手锏一起上,都未能扭转销量下滑,这才是最让合资品牌“着急”的地方所在。单月的销量下滑,还能够接受。但熟悉车市的人都知道,车市有着巨大的惯性,除政策,没有其他方法能在短时间带动车市销量增长。换言之,接下来一段时间,“负增长”有可能成为常态。
据统计,至今年底,中国汽车产能在4000万~4500万辆之间,而中国车市只能消化其中2500万辆,多出来的1500万~2000万辆将沦为“包袱”。而这些“包袱”主要集中在合资品牌上,出于对中国车市的看好,从2012年到2014年的三年间,合资品牌都制定激进的产能扩充计划,谁都没想到,形势会在今年急转直下。
相关链接
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
预警指数为60.5%
广汽本田4月份同比增长84.7%
上海大众4月销售140091辆
重庆长安4月销量74810辆
福特1至4月在华销量393714辆
4月,福特中国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批售销量达到96889辆;前四个月累计销量达到393714辆,较去年同期增长7%。长安福特今年4月销量达到72579辆,相比2014年4月上升7%。长安福特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为291066辆,较去年同期上升11%。
上一篇:一汽大众在华销量无车型增长
下一篇:车市官方降价多 抄底哪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