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造车前景黯淡 正道集团“断臂”求生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9月19日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一度名震汽车界、登上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三、现如今身在美国“避难”争议性大人物——仰融,近年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过,他所控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正道集团还在运营。
正道集团是仰融用来实现自己“造车梦”的公司实体,最近这家公司沉寂许久后出现了新的动向:8月29日,股票处于停牌期的正道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拟转让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贝思”)75%的股权。
据汽车商报记者了解,佳贝思主要从事制造锂电子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尽管正道集团称佳贝思“由于商誉减值”造成连年亏损,却是其旗下目前唯一可以产生营收的项目,其他诸如天然资源、环保汽车等业务至今无法看到产生营收的迹象。
至记者截稿,关于出售浙江佳贝思事宜及正道造车的进展,汽车商报记者发给包括行政总裁王川涛在内的几位正道集团高管的采访邮件,并未收到任何回复,而正道汽车的官网网站也处于“网站更新中”的状态,正道集团的官网自2011年以后也没有任何更新。
9月16日,汽车商报记者致电正道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也只得到了出售佳贝思主要是由于业绩不佳和技术路线转型,防止内部竞争的答复。
事实上,早在2009年,当仰融高调对外宣称要踏足汽车制造业时,便确立了进军新能源汽车的路径。但是几年下来,外界再也难觅有关仰融以及他的新能源汽车的踪影,看得见的,只是正道集团连年不振的业绩: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净利润又亏损了5800万港元。
网上曝出的正道纯电动大巴车照片网上曝出的正道纯电动大巴车照片
日前,网上曝出了正道集团与黄海集团合作生产新能源大巴的图片,这可能是仰融造车在环保轿车类产品受阻后,转向客车领域的尝试,但也仅仅是起步状态。
业绩不振、转卖核心子公司股权……正道集团的如此表现与举动不禁引人发问:仰融的“造车梦”已经破碎了吗?
当年宏图
多年前,身为华晨汽车公司一把手的仰融,通过多种资本运作手段,一手打造出了总值超过300亿元的“华晨系”,并一度登上200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三。他本人也瞬时名震全国,但后来他因为种种原因“流亡”美国,暂时脱离了汽车界。
当他在2009年再次对外宣布自己要造车时,他所拥有的特殊身份以及所具备的深厚的汽车从业经验,再度点燃了汽车界的热情。当时媒体将他的造车计划称为“二度造车”、“二进宫”。
仰融公布的造车计划十分宏大:于中国和美国同时铺开,在美国投资100亿美元,建成300万辆产能的生产基地;在中国投资超过600亿元,建成300万套发动机总成和100万辆整车生产基地;对中国意向城市承诺8年内实现300万辆产能,1万亿产值,1000亿利税,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10万元,简称“831111”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仰融对外宣传造车计划所采用的方式,是自己主动与国内各大媒体联系。从他当年对媒体的反复表述中,可以轻易地找到“全球化视野”、“最先进技术”、“最具规模收益”、“颠覆产业格局”等措辞。
这使得他的造车计划从一开始就被广泛质疑。当年评论界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仰融的造车计划不切实际,因为他更擅长“玩金融”。言外之意,仰融的项目是“纯忽悠”。
盘点仰融当时拥有的资本,其实有两个:一是技术储备,2009年之前,仰融已与世界三大权威内燃机研发机构之一的德国FEV公司(丰田混合动力技术原形和第一代技术源自FEV)达成了动力总成谈判;二就是充当资本运作平台的正道集团。
正道集团的前身是早先就由仰融控制的港交所上市公司远东金源,2010年公司完成了更名,也开始了初步的业务方向改造,仰融计划通过正道集团打造出“正道牌”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正道集团的主营业务显示为“天然资源业务,开发及生产锂电子动力电池,开发及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开发先进电池材料”。
整个2010年,正道集团都在为消除外界的质疑而努力。首先是在美国设立集团附属公司正道汽车,同年正道汽车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签署了整车开发和设计协议,后来正道汽车公司执行总裁王川涛率领着十几人的核心团队来到中国多个城市进行考察。
其中的一站是天津。正道汽车在天津设立了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正道”),作为正道汽车在中国内地实施投资的平台,即“花钱平台”。而正道汽车的“吸金平台”也早已布置好,正道集团从2008年就抛出了一项美国阿拉巴马州投资移民计划,意图吸引移民投资者的资金,作为正道汽车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
此后的2010年8月,天津正道与江淮汽车签订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按照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主要投资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核心零部件。紧接着的8月30日,正道汽车又收购了佳贝思,专攻电池及电池组。
至此,正道汽车大致布置好了技术储备、投融资平台以及生产项目。从2009造车计划出炉,到2010年的一波三折,仰融一直在向外界证明他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真刀真枪的干”。
全面亏损
令人意外的是,仰融和他的正道汽车团队在2010年后突然进入了沉寂。
汽车商报记者在9月16日登陆正道集团官方网站查看消息时,发现该网站最新一则消息的时间停留在2011年1月。随后查询正道汽车网站时,发现该网站已经进不去了。4年的时间里,正道汽车发生了些什么?
汽车商报记者梳理正道集团历年财报发现,从2010年至2013年,其净利润分别是-2.5亿、-1.9亿、-1.03亿、-1.79亿(港元),连年亏损。
事实上,正道集团在大举进入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准备期,对原远东金源业务进行了一系列业务改造,除动力电池外,还在环保、天然资源方面进行布局,甚至经营了一家游乐场。
2008年正道集团先是收购了北京世纪万业源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身环保产品及相关业务,扩展生物有机肥业务。不过此项业务在2013年仅销售2.9万港元。同年稍晚时候又收购吉林晟世矿业有限公司,主营探矿业务,但是至今该矿业没有取得任何营业额,还因为开支导致亏损;至于一家室内游乐场项目,由于亏损在2009年关闭。
可以看出,正道集团从2010年后,多数业务均无营收,仅有的营收项目是锂电池动力电池,而这一项目在2013年也仅带来5218万港元的营业额,业务全面亏损。
是否“吸金平台”阿拉巴马州投资移民项目进展不利、导致资金流不畅使然?
正道汽车抛出的投资移民方案为,投资者投资55万美元,5年后其本人和家庭可获得美国绿卡,并获得65万美元正道集团公司股票。此种移民方式,属于美国为吸引海外投资而制定的“投资移民第五类优先计划”移民政策(EMPLOYMENT BASED FIFTH PREFERENCE),简称EB-5投资移民方案。
此方案有一个前提是需要投资产生10个就业机会。换句话说,投资者的55万美元投下去,正道汽车至少要在阿拉巴马雇佣10个人工作才行。而正道集团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持有阿拉巴马州EB-5投资移民中心80%的股权,有更多的指标。
根据仰融在2009年对媒体做的表述,正道汽车手中掌握的所有移民指标用完后,可以筹资78.62亿美元。而他自己想在2011年以前完成5000个投资移民指标,这部分可以融到25亿美元资金,并且他对2010年要完成的2000个投资移民指标胜券在握,这意味着2010年可入账10亿美元,将用于阿拉巴马州等项目的开建。
然而,对于这项投资移民政策,当时的阿拉巴马州州长抱有谨慎的态度。他曾对美联社表明:“正道汽车项目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大,在资金落实之前谈任何事情都为时过早。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投资人的前期工作到位。”
美国移民局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2009联邦财政年度获批的EB-5类签证移民总数为4218人。假设正道汽车在阿拉巴马州的项目在2010年完成了2000个人,就意味着拿下了全美移民投资将近一半的指标。
“一个州拿下全美一半指标很不现实。现在整个美国EB-5移民投资项目有几十个,但是每年美国移民局每年的投资名额只有1万个。正道汽车的那个项目在阿拉巴马州,那是个比较落后的州,和其他项目比较来说吸引力并不大。”一位熟悉投美国EB-5投资移民的人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再者,关于如何将移民投资项目融到的资金投入到中国市场,正道提出的方式是由正道汽车带动其他投资者共同设立基金,由天津正道收购控股几家A股上市公司,并把汽车项目装进上市公司,从而打通资本市场管道。但即使如此,“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汽车基地的是天津正道旗下的基金,正道汽车本身只能作为项目运营者而非拥有者。”9月16日,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
一个可以证明此种方式难以付诸实际的例子是,2010年8月天津正道与一家叫作东润投资的投资公司签署股权托管协议,试图利用股权托管的模式来控制东润投资,从而间接控制东润投资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新潮实业,以便促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新潮实业参与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但是此项目没有通过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壮士”断腕?
连年的亏损终于促使正道集团作出一项重大决定。
8月29日,正道集团在公告中称:“本公司之全资附属公司与若干人士(统称“买方”)签订一份有条件性的股份转让协议(佳贝思股份转让协议),内容有关本集团根据佳贝思股份转让协议所载之条款及条件并与其规限下,按代价向买方出售浙江佳贝思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之合共75%股权。”此时,正道集团股票已于8月18日开始停牌。
上文已提及,佳贝思是正道集团在中国开发和制造锂电子动力电池及动力电池组的公司,也是其主营业务的全部。
正道集团董事会在当天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业绩总结报告中对这一举动作了阐释:2011年上半年以来,佳贝思所进行的业务经营环境一直备受考验且未符合本集团期望,此乃部分由于全球经济下滑所致,而情况因为中国汽车意外上升及若干电池制造商收回有问题的电动车电池而恶化,其已普遍引发安全忧虑,对锂电子电池及相关产品的质量存疑且动摇消费者及潜在客户的信心。有关现行经营环境导致佳贝思的汽车电池业务于不明朗前景下持续亏损。
“由于佳贝思之业务表现多年来一直未如理想,除非直至电池构造及技术出现创新突破,董事会认为本集团之环保汽车及相关业务将受限制。”正因此,正道集团经过重新评估业务,作出了转让佳贝思股份的计划。而另一方面,“于机会涌现时探索及开发更具前景或更高增长潜力的其他类型汽车电池及零部件相关业务或经营项目以及采取措施缩减佳贝思的投资属于稳健策略。”
汽车商报记者发现,正道集团所言其他类型电池业务,即与钛酸锂电池。9月17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正道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宋健在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证实说:“正道造车的进展目前还不清楚,现在它在和黄海(黄海客车)做一些电动大巴,业务要转向钛酸锂电池。”
据了解,正道集团正在探索与一名独立第三方研发钛酸锂电池技术及其应用。据宋健介绍,钛酸锂电池为阳极表面使用钛酸锂纳米晶体的经过改良的锂电子电池,比锂电子电池有着更快的充电速度,并能提供更高的电流,寿命周期也长,拥有更低的放电率,钛酸锂电池更适合公交车运营。
事实上,正道集团早在今年年初就开始了此方面的研究。据汽车商报记者跟踪了解,今年1月份正道汽车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丁国杰带领其新能源汽车项目组到河北省保定市作了考察。其在保定考察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公交车钛酸锂电池技术的适应性与运营情况。正是在保定市区,正道汽车和黄海汽车联手进行了一次公交车路试,公交车悬挂正道汽车标志,使用正道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车身则出自黄海客车。
“本公司之研发能力可以按原设计制造商基准设计及建造两辆用于公共运输的原型电动巴士,并准备向市场推出。于中国若干城市之路演中展示原型巴士后,本公司收到来自潜在买家的证明回应。董事会预期本集团将于2014年下半年开始收到新的混合动力巴士之订单。”正道集团在8月29日发布的半年业绩总结报告中称。
前景未明
4年来,高调进军新能源汽车项目、力图打造300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仰融,在未见一款正道牌实车的情况下,要调转方向做电动公交车?
从正道集团公告的表述中可以发现,其较为看中国家针对新能源公交车提供的补贴,认为补贴政策的利好可以为公司未来竞争提供优势。
“纯电动公交车有国家政策支持,是当前客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整个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不像公路客车已经有了明朗的竞争格局,所以说这个市场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有机会的;正道联手的黄海客车是老牌客车企业,如果他们合作顺利,还是有一定发展前景的。”9月17日,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会长佘振清在接受汽车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然而,此前正道集团与几个地方政府都有过不成功的合作经历,这或许能从另一侧面说明问题。
上文提及的2010年正道汽车与江淮汽车成立合资项目,在第二年便宣告流产。2012年3月,正道汽车又转战辽宁营口,计划在营口鲅鱼圈兴建一座新能源汽车工厂,包括汽车电动动力总成系统和轻量化镁铝合金车身以及超级电池组的研发和制造,设想仍是一如既往的宏大:预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一期投资50亿元,于2013年3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底前建成并投产,项目全部达成后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实现年税收100亿元,新创就业10000人。
不过,该项目截至目前也已经废止。现在唯一在运作的实质上的新能源项目,是2013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设立的连云港正道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正道集团出资2100万美元,占比35%,其余股东出资3900万美元占比65%共同设立,其中江苏新海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00万美元,占比10%。截至2014年6月30日,该公司总共投资8100万美元。
正道集团在半年报中对其不乏乐观态度:“预期新能源项目降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带来证明经济及社会效益,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之政府官员极为热心及支持项目公司,旨在促进新能源项目之发展。”
然而,今年1月,此项目公司的两名股东Golden West LLC及Chimerica Technologies,LLC撤出项目公司投资,此两者合计持有55%的注册资本,即从项目公司撤回3110万美元。
这一变故导致该项目组注册资本缩减为2700万美元,只剩下正道集团与江苏新海连发展有限公司两方。不过当时正道集团对此表示:“撤资股东是基于自身理由作出的决定,余下股东(即江苏新海连)将继续透过项目推进新能源项目。”
相关分析认为,股东大规模撤资的案例是很少见的,一般是出于对项目前景的看淡。汽车商报记者从一位了解正道连云港项目的人士处了解到,正道汽车宣称要采用石墨烯纳米材料造电池,但实际上石墨烯这种尖端材料正道根本不掌握。他说:“正道汽车在全国的项目没有一个正常推进的,江苏新海连之所以没有撤资,是因为代表连云港本地投资,是连云港地方政府促成的。”曹鹤则认为,正道汽车在中国发展不起来最主要是因为仰融背后复杂的历史问题。
巧合的是,同样是在发生这一变故的今年1月份,正道集团立即展开新能源公交车业务。
事实上,从仰融宣布造车计划开始就存在的外界怀疑,似乎正在一步步演变为现实,其中包括仰融个人身份问题、融资方式、造车资质的获取、造车技术等方方面面。4年了,仰融给外界展现的,仍然“玩金融”的他,而他的“造车梦”依然像是个梦。
[责任编辑:sasa]
发表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
都市风汽车网)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