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车犹如韩剧,来得快去的也快。单从销量上就可以看到韩车在中国市场的颓势,诚然在这个时候分析韩车得失显得有些事后诸葛亮。看过诸多对韩车的总结,大抵如下:
品质:正如刚进入美国车市的韩车被视为“质糙价廉”的代表一样,中国市场的韩车并没有精益求精,在当初取得突破性市场成就的时候,韩车仅热衷于推出新的车型。
品牌塑造:和日系车的精细、德系车的严谨技术、美系车的粗旷想比,韩车给国人留下的记忆性东西并不深刻。
内部沟通:和其他的合资企业相似,外方对企业的控制愈演愈烈,韩国人逐步掌握市场决策大权,在利益权衡方面韩国人似乎更在乎自身的利益。价格的制订留给了配件中间环节的利润,却失去了市场的认同。
危机公关:北京现代雅绅特降假门事件突显了北京现代的危机处理能力的不足,虽然不能将目前的现状都与降价门事件联系起来,但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响。
从千里马的窜红到特拉卡、伊兰特的畅销,韩车曾经留下一段辉煌的业绩,但仔细分析,当初韩车之所以如此畅销在于其“性价比”,当德国大众一直坚持“降价对原消费者是一种伤害”的市场策略的时候,韩车率先以低价入市,凭借大气新颖的外观、极高的性价比方能抢得先机。
但成也价格,败也价格。从远舰开始,韩车似乎开始迷失了自我,失去价格优势的韩车已经不再重复当年的辉煌,从赛拉图、途胜、雅绅特、远舰、嘉华再到RIO,韩车总在不断的挑战市场价格。
从产品价格的制订也能够看出韩车的市场思维的变化,面对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韩车似乎还沉浸在当初的辉煌中,高价格的市场策略也间接反映了其对自身产品的过分自信。在技术品质方面并不占有优势的韩车如果想凭借价格来提升产品的品牌则有些牵强了,一个好的品牌应该知道如何适应市场而不是抵制市场,自恃拥有技术优势的德车面对现实的市场也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上海大众明锐的价格制订则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而如今韩车感觉正在重走德国大众当年的步伐。
品质也好,品牌也好,都与产品的定位有关,“高价入市,无市降价”的做法无疑对品牌的培养是不利的。当中国市场一变再变,越变越快的时候,土生土长的自主品牌很快适应了,包括早来
一步的德系、低头思过的日系、讲究本土化的美系,忙不迭的调整自己,也去适应了,但韩系,慢了半拍,只半拍,对手们已经行出好远了。
韩车能否再掀潮流取决于韩车的自我定位,调整市场定位,在如今激烈的市场不要总想着矜持得把自己调高起来出售,那样肯定没有人理睬的。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