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汽车
贺岁声中,2008年的大门已然开启。
回首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依旧繁华如锦。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最新统计,2007年1~11月国产汽车产销分别达到805.94万辆和795.12万辆,同比增长22.25%和23.19%,分别比2006年全年净增77.97万辆和73.52万辆。
如果12月份依旧达到11月80万辆的水平,那么2007年全年汽车产销将肯定超过870万辆。 一连串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车市度过了一个高速平稳的发展期。
于是,乐观的人士预测,如果增幅继续保持20%的速度,中国汽车2008年全年产销量将会突破1000万辆大关。但是愿望与现实之间总是隔着一段距离,日趋激烈的市场正如正在上演的贺岁大片,既有江湖的恩怨,也充满了战争的风云变幻,即便2008年的车市没有风生水起的跌宕起伏,但波澜不惊中杀气却无处不在。
资本重组的“集结号 ”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集结号》中,困惑主人公大半生的就是到底吹没吹响集结号?
与电影《集结号》不同,2008年,中国汽车资本重组的“集结号”却真实地吹响了,而且异常嘹亮。
2007年12月26日,上汽与南汽两大汽车企业费时半年之久并亲自主演的“集结”大戏,终于尘埃落定。根据协议,上汽集团及旗下上市公司上海汽车分别以3.2亿股上海汽车股权、20.95亿元现金购买跃进汽车集团旗下汽车资产,这样上汽在拿出了涉及金额近百亿的“片酬”之后,中国汽车最大的一次资本重组的“集结号”终于成功上演。
与其说,上汽收购南汽是出于一种市场战略的需要,不如说是两家优势资源的一次大集结。很显然,在并购南汽之后,上汽集团不但可以补足自己在商务车上的短板,更为关键的是其苦苦打造的自主品牌资源可以迅速实现互补和融合,荣威和名爵两大自主品牌双剑合力,不但避免了同室操戈的尴尬,双品牌战略的运作还可以帮助其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上汽与南汽的集结,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的同时,也在改变着2008年国内汽车产业势力的格局。可以预言,2008年是注定不会平静的,在上南合作的效应辐射下,未来的兼并重组大戏将会接连开演。“集结化”的战略格局,将不可避免地成为2008年中国汽车业的主旋律。
说实话,最近几年中国车企庞杂混乱的局面并没有多少改观,尽管一汽、上汽依然为市场老大的地位争得不可开交。但事实上,还没有一家车企达到一统江湖的能量,从很多层面比较,上汽和一汽都难分伯仲。在乘用车领域,上汽集团拥有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大合资企业,一汽集团则拥有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两大合资企业,如果说,在乘用车领域,上汽的市场份额还占有一些优势的话,那么在商用车领域,上汽更多的只能是尴尬。
但随着上南的重组和集结,双方原本相对平衡的态势也随之发生了倾斜,在弥补了商用车的不足之后,很显然,现在的上汽集团无论从资本还是规模乃至产品链条,都已经领先了老对手至少半个身位。
尽管上南合作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所引发的冲击效应还很难估量,但可以肯定,直接受到刺激的一汽不会就此罢休,况且还有虎视眈眈的东风汽车,如果这两家企业在2008年出现什么大的资本变动,肯定不会新奇。
其实,东风汽车怀抱“集结”的愿望也早不止一天了,就在去年年底,当PSA欲与哈飞汽车联姻之时,就有东风汽车欲20亿并购哈飞的传闻,而据了解,这种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围绕着哈飞、东风、PSA之间的谈判也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至于那些始终徜徉在生死边缘的中小车企,求生的渴望所激发出来的集结愿望只会更加强烈。据说,现在比亚迪已经瞄准了西安秦川奥拓,昌河汽车也在积极寻找能够接手自己的下家;另外,困兽犹斗的吉利华普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东南汽车要改变目前不温不火的苦日子,也只能选择在战略伙伴身上做文章。可以说,新一轮资本整合的大潮注定会在2008年泛滥,中国汽车告别小鱼小虾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一切皆有可能,2008年,可能会成为中国汽车的一个重新整合年,而且力度会很大,从某种意义上,2008年也是新旧势力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个转折性的年份,谁抓住了机会,谁也就拥有了先机。”对于传闻中的华晨与广汽,包括奇瑞等企业有可能重组的消息,新华信汽车事业部副总经理陈育松这样认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本重组显然是为了迎接更大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蓄力。这样看来,资本重组的“集结号”,看似没有硝烟,实则锋芒毕露。
愈演愈烈的“投名状”
大腕云集的贺岁片《投名状》依然上演老剧情,甚至“看了《投名状》知道兄弟也靠不住”成了影片观感的经典诠释。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国车企间更是司空见惯,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更是把窝里斗的战术演绎得炉火纯青。
“如果不去图谋变革,2008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日子会更加艰难。”陈育松直言不讳。
事实上,2007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的生存危机已经显出了些许端倪。
据最新的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月度报告说,2007年,自主汽车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0万辆。也就是说,当中国汽车整体销量一路上扬的时候,自主汽车却像扶不起的阿斗,不但在品牌塑造上原地踏步,而且在市场份额上也出现了急剧下滑。
其实,自主汽车也曾有过辉煌,2006年自主汽车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了日系车,名列第一,2007年上半年,奇瑞汽车甚至拿过月度销售冠军,但这一切似乎只能昙花一现,由于在品牌上缺少竞争力,即便是奇瑞、吉利、华晨、海马、比亚迪先后推出了系列新款车型,但自主汽车的市场销售还是没有多大的改观,而随着江淮、江铃、长城、众泰生产轿车的获批,从表面上看,自主品牌的队伍更加壮大了,但实际上自主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和摩擦也随之加剧了。
自主品牌之间互相内讧的起因往往就是因为价格,由于中高级车市场基本被合资企业所垄断,加上受它们价格的不断下压,所以在中低端市场上,自主品牌汽车之间混战的场面屡屡出现,而且每一次混战的导火索就是降价。事实上,价格的不断缩水,并没有给自主品牌汽车带来利益,在不降等死,降了找死的二难选择面前,对着自己患难的兄弟开刀,自主品牌企业的这种做法,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自主品牌以一种类似自杀式的行为,不难没有挽救在销售数据上的颓势,反而使得自己在销售利润端显得更加狼狈不堪,而伴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跳水,自主汽车的利润也开始见底。
现在,从奇瑞A5到比亚迪F3,到吉利的系列产品,自主汽车的主力车型已经退缩到5万元区间内,生存空间的缩小,使得自己的日子更加艰难,好在他们都还活着。
“2008年,将是自主品牌企业调整的一年,也是积蓄实力卷土重来的关键一年。”这是多家自主品牌掌门人的普遍看法。
但蓄芳待来年,并不等于自主品牌从此没有了隔阂。
除了在国内市场上兵刃相见之外,国外掘金也成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一条选择,数据显示,在汽车出口方面,自主品牌支撑了大半江山,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南美、乃至在欧洲一些市场都能看到自主品牌汽车的产品,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日子似乎并不属于自主品牌,而屡屡遭遇的“碰撞门”事件更是让中国的汽车出口之路越发艰难。除此之外,在海外市场上,一些自主品牌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国内市场上的那套自相残杀的招数移植到了国外,低价竞争,同胞相残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其实他们未尝不明白,协同进退,远比单打独斗有效得多,但“活着”似乎成了一些车企眼下追求的首要目标,窝里斗自然也就在所难免。
活着还是死去,对2008年的自主品牌企业来说,显然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2008年的贺岁大片《投名状》也并没让观众感到轻松。
观察
市场同样呼叫转移
放下架子,调整眼光,着手二三级市场,漂亮的完成市场转移恐怕是2008年最大的看点。
当几乎所有的车企都在为一级市场拼杀得死去活来时,选择“退一步”,其实也就等于选择了另外一种活法。
可以说,这世界绝没有先觉先知,有的只是对市场的敏感反应。当比亚迪F3单凭一款车就完成了10万的市场销量时,人们似乎才发现开发二三级市场同样是一步战略先手。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定义,千人汽车保有量20辆以上的地区定义为一级市场,如京、津、沪等地;千人保有量10~20辆为二级市场,包括浙江、广东、江苏、山东、辽宁等地;千人保有量5~10辆为三级市场,包括吉林、山西、河北、内蒙、陕西、黑龙江、四川、福建等地,千人保有量5辆以下为四级市场。依照这个定义推算,不难发现,如果中国的二三级市场普升到一级市场,需要填充的市场空间是十分巨大的。
而且统计还显示,目前一级市场的汽车销量增长率为8.1%,而二级、三级、四级市场的销量增长率分别为27.6%、33.7%、36.0%,远远高于一级市场。尤其是以珠三角、长三角、山东半岛地区百强县市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更是爆发出惊人的消费潜力。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为代表的中国二三级区域市场,2006年汽车销量增幅达40%。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的二三级市场已在整个汽车市场销售中占了半壁江山,并呈现持续高增长的态势。这对于那些还游离在一级市场边缘的中小汽车企业来说,无疑是寻到了一片新的蓝海。
“中国汽车市场过去有种说法,得北京、上海、广州者则得中国汽车天下,现在应该改为得二三级市场者,得中国汽车天下。”业内人士认为。
“二三级市场对奇瑞汽车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命脉所在。”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力洪也证实说,二三级市场对于生产经济型、入门级轿车的企业来说简直就是一条生死地带。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一些主流汽车厂商们还是表现出了不屑一顾的态度,于是二三级城市变成了暂时被遗忘的角落。但随着一些企业把目光对准这些富有活力的二三级市场,今年二三级汽车市场的竞争也会变得直接和紧张起来,而以经济型汽车为主的自主品牌企业更应放眼二三级市场。
其实,在这一点上,吉利汽车与力帆汽车在四处的圈地运动,便开辟了坐地为王,先入为主的路子,其实瞄准的就是二三级市场。
“现在一些豪华车企业也开始把触角伸向了二三级市场,奥迪、宝马都有向这些地区渗透的迹象,这绝对是一种抢位的战略战术,哪怕比对手早半步,都会赢得市场先机。”也许汽车圈里的人士总认为奥迪、宝马引导的才是潮流。
当众多车企还在搏杀正酣时,寻找新的市场吧。汽车市场,同样呼叫转移。
上一篇:论美国三大汽车大佬百年基业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