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的新车标于11月6日公布,在确定最终方案前,吉利汽车“象征性的”让广大消费者参与了一把决策。
说它是象征性的,是因为虽然消费者可以通过其官方网站在取得最终候选资格的两个车标中进行投票,但吉利汽车只给消费者留了3天的投票时间。
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要靠更具分量的现场66位评委投票确定,经过两个方案的设计者几轮“选秀”般的厮杀,最终B号方案被确定为吉利汽车的新车标,吉利历时近一年的新车标全球“选秀”也终于尘埃落定。
换标风潮意在全球
从去年年初开始,自主品牌汽车厂商先后有华泰、双环、江淮、海马、长安、长城6大汽车品牌更换车标。只不过此次吉利汽车的换标最为高调,耗资360万元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新的标识,被认可的商标设计者将获得200万元奖金。
李书福在接受采访时称,之所以更换吉利标识是为了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近年来,吉利的海外市场不断拓展,而之前吉利的标识尽管包涵了如意、吉祥的意思,但并不能代表吉利的企业理念与品质,也不具有国际性与时代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何志毅认为,吉利换标是其国际化战略转型的一个重大信号,在这种战略性的企业转型中,企业管理体系的转型也至关重要,因此,建立国际化管理体系就是吉利战略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长远角度出发,更换更加国际化的车标虽无可厚非,但毕竟换标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自主品牌厂商要想真正融入国际市场并赢得更多消费者,仍需依靠自己的技术、产品与服务。
天价换标后还须脚踏实地
遗憾的是,吉利换标的实际影响力与其期待值有着不小的差距。记者就此次吉利换标对消费者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被调查者共40名,其中近一半消费者对其更换车标并不看好,其余消费者中又有一半根本不知道吉利换标一事,足见不仅吉利此次所更换的新车标前景未卜,而且其借全球征集新车标吸引公众关注度的目标也完成得并不理想。
目前的吉利在中国的知名度已经很高,但在消费者心中除了低价的印象外,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等方面都欠缺良好的口碑与美誉度,记者的随机调查中近一半的消费者明确表示即使换标也不会考虑购买吉利的产品,也证明了至少在短期内,换标对提升吉利的品牌形象不会有本质的帮助。
“我觉得它就是黑车的代名词,再怎么换也换不成宾利。”一位网友略带调侃的话直指吉利的软肋,与这几年品牌形象迅速提升的奇瑞相比,吉利却给人一种止步不前的感觉,一直背负着“质低价廉”的品牌形象,这绝不是紧紧依靠换标就能够改变的。
当然,随着未来新的车标启用,不仅仅是关于换标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争论将被人们淡忘,多年之后,多数消费者甚至连吉利汽车曾经更换过车标这件事本身都会遗忘掉。他们所关注的是那个时候的吉利汽车的品质与品牌价值,这也是吉利汽车真正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