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玥
前段时间,东风日产北京地区九家经销商,由于违反年初厂家制定的价格管控,受到高达95万元的罚款,引起了业内人士关注。事实上,经销商由于违反厂家价格联盟而受到厂家处罚的绝不仅此一例。
价格联盟最早被国内消费者所知是在2004年,当时市场价格混乱,优惠幅度相差悬殊,导致厂家和经销商利润下降,于是厂家想出了用价格联盟作为控制经销商平抑价格的手段。事实证明,依靠这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手段所维持的“价格稳定”,并不能持续太久。对于防止恶性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目的的实现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法律界人士也曾指出,价格联盟有违反我国《价格法》之嫌。
从过去厂家对价格联盟执行的力度看,口头批评多过真金白银的处罚。即便真正落实到罚款,金额也仅是几千元至上万元象征性的惩罚,经销商也多是怀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仍然暗中降价。像东风日产这样兴师动众地对北京十三家经销商中的九家,进行了数额巨大的严惩的案例很少见。
东风日产的经济制裁,对稳定市场价格想必可以起到不小的威慑力,但是在降价成为主流的车市中,这种行为是否最终能达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经销商利润的目的,同时又能提高销量的初衷,让人不免有些担忧。毕竟现在消费者对车市的态度更加理性和成熟,价格联盟如果运作不好,反倒会引发消费者的抵触情绪。
笔者认为,价格联盟之所以极易被“瓦解”,主要因素不在于厂家执行和监督的力度,关键还是在于现有销售体制存在的弊端。厂家所制定的一些不合理的营销策略,例如压库、搭售、过度扩充网络等,更加剧了经销商视销量第一、利润第二的错误认识,最终导致汽车市场的诚信危机。因此,厂家应从解决销售体制存在的弊端入手,引导经销商将精力用在提高服务质量和赢利水平上,从而引导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再过分关注价格。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 )
上一篇:谁在纵容“天价拖车费”?